一,道德是由谁来决定的?
道德到底是由谁来决定的?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宗教学家、哲学家们、伦理学家们争论不休。直到有一本书的出现——《黑猩猩的政治》。
作者弗朗斯·德瓦尔经过十多年的观察发现原来黑猩猩的族群里也存在道德。 ——小黑猩猩们很小就被强令学习族群规范,偶尔做错了,还会被咬掉一个手指或脚趾作为惩罚。
这说明了啥?说明了在人类产生前,至少在类人猿时期道德就存在了,道德原来是人类进化的产物。因此德瓦尔认为:人类的道德源于关注他人和对社会规则的理解。大家注意理解一下这句话。我们可以理解为道德是我们对他人的模仿和对社会规则的适应。
说到模仿,举个例子:2006年南京鼓楼法官对彭宇说:不是你撞的,你为什么要扶?然后扶人者反而被讹。结果导致我们的道德倒退了若干年。
说到对社会规则的适应,我们可以想想在封建社会女性的道德是什么?三从四德,根本没有自己的权力可言;毛泽东时代的女性道德是什么?是铁娘子,是妇女能顶半边天,是敢于追求爱情,婚姻自由;现在女性的道德标准是啥?谁敢定义?谁能定义?我们无论男女几乎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。但是现在如果有人裹小脚,我们一定会笑话她。
所以啊,社会规则是不断变化的,我们要学会适应它。识时务者为俊杰啊千万不要再用迂腐的道德来约束自己、约束孩子了,否则我们不但可能与社会格格不入,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。
那么社会规则是由谁决定的?
二,我们的道德终将何去何从?
道德何去何从?这是我们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局面前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。上期我们说到道德是“关注他人和对社会规则的理解”。也就说我们人类的道德是被社会规则所操作的,而社会规则取决于社会关系。根据马克思理论社会关系取决于生产力。也就是说道德最终会被生产力所影响。
举个例子:我们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是什么?“百善孝为先”,把子女对父母无条件的服从当成了最高的道德准则,为此还产生了变态的《二十四孝》。好像子女或者不过是父母的工具。
但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美德是什么? 是人格独立和创新精神。为什么?
因为在农耕时期,大家的生存资源就是几亩土地,而土地不会走动。这导致了一个普通农民终身的活动半径不超过50公里,所有的人际关系也是在此范畴内。在相同的土地上,大家能够记住彼此八辈祖宗的事情。技术也是两千多年来传承下来的铁犁,一切好像都是静止的,普通的农民除了种地根本没有其他的活路。所以老一辈的经验完全可以适应下一辈的生活,一个小孩子只要全面继承父母的资源就可以活下来。因此服从老人的意志在农耕社会里非常的重要,否则老人一生气不给你土地,你连生存都很困难。
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大家不再依附于土地赚钱了。新的商机不断呈现,而且往往都是由年轻人发起的、并且由年轻人承接了时代红利。例如:网店、直播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等。真是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浮事新人换旧人”。
这个时候一个人要活的好点,就一定要有能力跟上时代的潮流。因此独立思考、不断学习、创新精神就成了最优秀的品质。而头脑固化的人在被时代毫不留情的抛弃,所以这个时候再谈要听父母的话就有些可笑了——例如“妈宝男”。
所以新时代的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,而不是主宰者。我们要伴随孩子成长,而不是一味地干涉。
当然了道德虽然在变,但是还有几个基本因素没有变,下期我们继续分享。